图片
以下是脉诊思维导图的主要内容:
- 脉诊原理 :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主要动力,气血运行是形成脉象的基础,脏腑协同是脉象正常的前提。
- 诊脉方法 :主要有三部九候法,包括头部、手部、足部的动脉;仲景三部诊法,即人迎-寸口-趺阳;常用的是寸口诊法,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,每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,左寸候心、右寸候肺,左关候肝胆、右关候脾胃,双尺主肾。
- 操作规范 :布指要点为指目触脉、45°斜按、运用举按寻手法。通过轻取(3成力)辨浮脉主表证,重按(7成力)辨沉脉主里证;有力为实脉,无力为虚脉;长脉主气机亢盛,短脉主气机郁结;一息四至为平脉,数脉>90次/分主热证,迟脉<60次/分主寒证;同时分辨滑脉、弦脉等脉形。
- 平脉特点 :寸关尺三部皆有脉,不浮不沉、中取明显,不快不慢(4-5至/息),不大不小、适中,从容和缓、柔和有力,节律整齐,尺脉沉取有力。
- 病脉分类 :浮脉类包括浮脉、洪脉、濡脉等,主表证等;沉脉类包括沉脉、弱脉等,主里证等;迟脉类包括迟脉、缓脉等,主寒证等;数脉类包括数脉、促脉等,主热证等;虚脉类包括虚脉、细脉等,主虚证等;实脉类脉势强盛,主实证。
- 临床意义 :可辨别疾病的病位与病性,分析疾病的病因与病机,判断疾病的进退与预后。
- 影响因素 :包括四季气候、地理环境、性别、年龄、体质、情志、劳逸、饮食、昼夜等,还可能出现斜飞脉、反关脉等脉位变异情况。
结合脉诊核心要点,总结“脉诊重点6要术”如下,助力精准识脉:
1. 明定位:寸关尺三部对应要准
- 固定脉位划分:腕后高骨(桡骨茎突)为“关”,关前为“寸”(主上焦心肺),关后为“尺”(主下焦肾);左关候肝胆,右关候脾胃。
- 注意脉位变异:如斜飞脉(脉从尺部斜向手背)、反关脉(脉出现在腕关节背侧),需排除生理变异,避免误判为病脉。
2. 熟手法:举按寻三法灵活用
- 举法:轻按(3成力)取浮脉,辨表证(如外感风寒初起,脉浮紧);
- 按法:重按(7成力)取沉脉,辨里证(如肾虚水泛,脉沉迟);
- 寻法:上下左右推寻,找最清晰脉点,分辨脉形细节(如弦脉的紧绷感、滑脉的流利感)。
3. 辨脉率:一息至数定寒热虚实
- 以“息”为基准(一呼一吸为一息):
- 平脉:一息4-5至(约60-90次/分),节律整齐;
- 数脉:一息>5至(>90次/分),主热证(实热或虚热);
- 迟脉:一息<4至(<60次/分),主寒证(实寒或虚寒)。
4. 审脉势:有力无力别虚实病性
- 脉势强弱是辨虚实的关键:
- 实脉类:脉势强盛(如洪脉、弦脉),主实证(邪气盛,如肝火上炎脉弦数有力);
- 虚脉类:脉势虚弱(如细脉、弱脉),主虚证(正气不足,如气血亏虚脉细弱无力)。
5. 观脉形:浮沉迟数滑弦等特征要清
- 重点掌握核心病脉形态:
- 浮脉:轻取即得,主表证;沉脉:重按始得,主里证;
- 滑脉:往来流利如“盘走珠”,主痰湿、妊娠等;
- 弦脉:端直以长如“按琴弦”,主肝病、疼痛、痰饮;
- 细脉:脉细如线,主气血亏虚或湿阻。
6. 参平脉:正常基准与影响因素要辨
- 平脉标准:三部有脉,不浮不沉,从容和缓,节律整齐,尺脉沉取有力(反映肾气充足)。
- 排除干扰因素:如春季脉稍浮、夏季脉稍洪(应时);小儿脉数(年龄特点);饭后、运动后脉稍数(生理波动),需与病脉区分。
掌握这6要术,可快速抓住脉诊核心逻辑,从定位、手法、脉率、脉势、脉形到基准对比,层层递进精准判断病位、病性与病机。
脉诊重点记忆方法构建(结合思维导图)
一、框架分层:按“诊脉原理-部位-方法-脉象要素-临床意义”搭建知识树
把脉诊拆成5大模块(脉象原理、诊脉部位、诊脉方法、脉象要素、临床意义 ),像搭建建筑一样分层关联:
(一)脉象原理(气血+脏腑协同)
抓“气血为基础,五脏主协同”,编口诀记:
“脉成赖气血(气血推动、固摄血液行脉中 ),
心主脉搏动(心气推动,脉律有序 ),
肺主气司呼(肺气调节,脉率应呼吸 ),
脾胃生血气(脾胃为气血生化源,脉有'胃气’ ),
肝主疏泄调(肝调血量,脉形柔和 ),
肾藏元气根(肾气为根,脉重按有力'有根’ )。”
(对应:气血是脉象物质基础,心、肺、脾、肝、肾通过气血运行影响脉象 )
(二)诊脉部位(寸口+人迎+仲景三部等)
聚焦寸口诊法(核心 ),记“寸口三部定位”:
“腕后高骨定'关’位,关前为'寸’(心肺 )、关后'尺’(肾 ),
左关候肝右关脾,一息四至平脉安。”
(补充:人迎脉(颈总动脉 )主表、寸口脉主里,仲景三部诊法含趺阳脉(候胃气 )、太溪脉(候肾气 ) )
(三)诊脉方法(指法+平息+时间)
抓“指法+操作细节”,编“诊脉四步”口诀:
“患者平坐臂平胸(体位 ),医生指法分'选、布、运’(选指:用指目;布指:疏密适度;运指:举、按、寻 ),
平息定息数脉搏(一呼一吸为'息’,数至数 ),
单按总按辨三部(单按分候脏腑,总按察整体 ),
至少一分双手诊(每手诊1分钟,双手对比 )。”
(四)脉象要素(位、数、形、势+11维度 )
简化“脉象八要素”为**“位、数、长、势、形、流利、紧张、均匀”**,结合思维导图“病理脉象” 分类,用“对比记忆法” 记核心病脉:
脉象分类 代表脉 核心特征(抓1个关键词 ) 对应病机/病证
脉位 浮脉/沉脉 浮:轻取即得;沉:重按始得 浮主表证,沉主里证
脉数 数脉/迟脉 数:一息>5至;迟:一息<4至 数主热证,迟主寒证
脉长 长脉/短脉 长:超过本位;短:不足三部 长主阳盛,短主气郁
脉势 实脉/虚脉 实:举按充实;虚:举按无力 实主实证,虚主虚证
脉形 滑脉/涩脉 滑:流利如珠;涩:往来艰涩 滑主痰湿/妊娠,涩主瘀
流利度 滑脉/涩脉 同“脉形”分类
紧张度 弦脉/紧脉 弦:如按琴弦;紧:绷急弹指 弦主肝病/痰饮,紧主寒
均匀度 结脉/代脉/促脉 结:迟而时止;代:止有定数;促:数而时止 结主气结,代主脏衰,促主阳盛
(五)临床意义(辨病位、病性、预后 )
抓“平脉 vs 病脉+脉证顺逆”,记:
- 平脉:一息4-5至,有胃(和缓 )、有神(有力 )、有根(尺脉有力 );
- 病脉:偏离平脉特征,如浮脉主表、沉脉主里;
- 脉证顺逆:脉症相符为“顺”(如热证见数脉 ),脉症不符为“逆”(如脱证见浮大无根脉 )。
二、特征提炼:抓“独家标签+对比词”强化记忆
(一)独家标签脉(病理脉象里的“特殊脉” )
- 弦脉:“按琴弦”(端直以长,如按琴弦 )→ 主肝病、疼痛、痰饮(记:“弦=肝+痛+痰” )
- 滑脉:“盘走珠”(往来流利,如盘走珠 )→ 主痰湿、食积、妊娠(记:“滑=痰/食/孕” )
- 结代促脉:“止脉”(结:迟而时止;代:止有定数;促:数而时止 )→ 结主气结,代主脏衰,促主阳盛(记:“结代促= 止,脏衰/气结/阳盛” )
(二)对比词记忆(易混脉区分 )
- 浮脉 vs 散脉:浮脉“轻取即得,重按稍减”(表证 );散脉“浮而无根,至数不齐”(元气离散 )
- 迟脉 vs 缓脉:迟脉“一息<4至”(寒证 );缓脉“一息4至,脉来和缓”(平脉/湿证 )
- 弦脉 vs 紧脉:弦脉“如按琴弦”(肝病 );紧脉“如按绳索,绷急弹指”(寒证/痛证 )
三、场景关联:用“临床案例” 绑定脉象
(一)感冒初起→ 浮脉(轻取即得,主表证 )
联想:“年轻人吹冷风后恶寒发热,脉浮紧→ 风寒表证,麻黄汤发汗解表”
(二)长期腹泻→ 细脉(脉细如线,主气血虚 )
联想:“老人慢性腹泻,气短乏力,脉细弱→ 脾胃虚弱,气血不足,六君子汤健脾益气”
(三)孕妇产检→ 滑脉(往来流利,主妊娠 )
联想:“孕妇无不适,脉滑数→ 气血充盛养胎,生理滑脉,无需治疗”
四、口诀编织:把“核心逻辑” 串成顺口溜
(一)脉诊原理口诀
“脉成气血为基础,五脏协同来调控,
心主搏动肺司呼,脾胃生化肝调血,
肾藏元气脉有根,气血和则脉象平。”
(二)病脉鉴别口诀
“浮脉主表沉主里,数热迟寒虚实分,
滑痰涩瘀弦肝病,结代促脉辨脏衰,
平脉有胃神根全,病脉偏离细区分。”
五、对比鉴别:易混脉象“表格化” 区分
(一)弦脉 vs 紧脉
脉象 特征关键词 对应病机 典型病证
弦脉 如按琴弦(端直长 ) 肝病、痰饮、疼痛 胁肋胀痛(肝郁 )
紧脉 绷急弹指(如转索 ) 寒证、痛证、宿食 胃脘冷痛(寒凝 )
(二)结脉 vs 代脉 vs 促脉
脉象 止脉特点 主病差异
结脉 迟而时止,无定数 气结、血瘀
代脉 止有定数,良久方来 脏气衰微
促脉 数而时止,无定数 阳盛实热、气滞
记忆逻辑总结
先分层建框架(原理-部位-方法-要素-意义 ),用口诀串起核心逻辑;再抓独家标签(特殊脉特征 ),用临床场景绑定;最后对比易混脉(表格化区分 ),强化精准识别。刷题时,看“脉象特征” 对应“分类模块”,用“口诀+场景” 快速关联,就能吃透脉诊重难点!
脉诊重点记忆 + 题目设计(结合思维导图)
一、核心记忆逻辑(6要术 + 场景化 )
1. 明定位:寸关尺 & 特殊脉位
- 记忆法:腕后高骨定“关”,关前“寸”(心肺)、关后“尺”(肾),左肝右脾对应关部。
- 题目设计(填空/选择):
“寸口脉中,左关候____,右关候____;尺部候____。”(答案:肝、脾、肾 )
2. 熟手法:举按寻 & 平息诊
- 记忆法:轻按(举法)辨浮脉,重按(按法)辨沉脉,推寻(寻法)辨细节;一息四至为平脉,诊脉至少1分钟。
- 题目设计(判断/案例):
“诊脉时,轻取即得为沉脉,重按始得为浮脉?”(答案:错,轻取即得为浮脉,重按始得为沉脉 )
3. 辨脉率:数迟 & 平脉基准
- 记忆法:一息4-5至为平脉(约60-90次/分),数脉>90次/分(热证),迟脉<60次/分(寒证)。
- 题目设计(案例/计算):
“患者一息6至,脉率约____次/分,主____证。”(答案:90-100、热 )
4. 审脉势:虚实 & 脉势强弱
- 记忆法:实脉(举按有力)主实证,虚脉(举按无力)主虚证;滑脉流利(痰湿/妊娠),涩脉艰涩(血瘀)。
- 题目设计(案例/鉴别):
“孕妇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,辨证为____;老人脉细弱无力,辨证为____。”(答案:滑脉(生理)、虚脉 )
5. 观脉形:弦滑紧 & 特征联想
- 记忆法:弦脉如琴弦(肝病/痰饮),紧脉如转索(寒证/痛证),结脉迟而时止(气结),代脉止有定数(脏衰)。
- 题目设计(配伍/案例):
“胁肋胀痛,脉____(弦/紧),辨证为肝郁气滞;胃脘冷痛,脉____(弦/紧),辨证为寒凝胃脘。”(答案:弦、紧 )
6. 参平脉:胃神根 & 生理变异
- 记忆法:平脉“有胃(和缓)、有神(有力)、有根(尺脉沉取有力)”;春季脉稍浮,小儿脉稍数,为生理变异。
- 题目设计(判断/案例):
“春季脉浮、夏季脉洪,属病脉?”(答案:错,应时脉象,属生理变异 )
二、“6要术” 综合应用题(案例+鉴别)
1. 案例分析(脉诊核心逻辑)
患者男,25岁,恶寒发热1天,头痛无汗,脉浮紧。
- 问题:① 脉诊手法(举/按/寻)如何操作?② 脉象主病?③ 选方思路?
- 答案:
① 用举法(轻按)触脉,感知浮紧特征;
② 浮主表证,紧主寒证→ 风寒表实证;
③ 治以辛温解表,选麻黄汤。
2. 易混脉鉴别(弦脉 vs 紧脉)
- 题目:列表对比“弦脉”与“紧脉”的脉象特征、主病差异。
- 答案:
脉象 特征关键词 主病差异
弦脉 端直以长,如按琴弦 肝病、痰饮、疼痛
紧脉 绷急弹指,如按绳索 寒证、痛证、宿食
3. 生理 vs 病理脉(滑脉)
- 题目:孕妇脉滑与痰湿患者脉滑,如何鉴别?
- 答案:
孕妇滑脉→ 往来流利但和缓从容(有胃有神),无不适;
痰湿滑脉→ 流利但兼弦/数(邪气盛),伴胸脘痞闷。
三、口诀强化 & 背诵版
脉诊6要术口诀
“寸关尺部定脏腑,举按寻法辨浮沉,
一息四至平脉准,数热迟寒虚实分,
弦紧滑涩形各异,胃神根全是平脉,
生理变异应时节,辨证勿忘参四诊。”
通过“6要术” 拆解脉诊核心,结合填空、案例、鉴别 题型,把“死记硬背” 变“逻辑关联”,刷题时用“口诀+场景” 快速对应,轻松掌握脉诊重难点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全国十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