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度的空气,像一锅没关火的老汤,熬着每条街和每个人。小区楼下的修车摊,老赵的脸皱成一团,汗顺着脖子往下钻,他低头修着一辆电动自行车,手里活没停,嘴里还跟我抱怨:“你说热不热?热啊,但不干活,家里饭都没着落。”我看他一身油汗和旧T恤,突然觉得,世界上最坚硬的不是钢筋混凝土,是成年人的嘴硬和骨头硬。
手机上蹦出来的天气预警,一个接一个,仿佛气象台和太阳杠上了。可外卖小哥还在马路上飙车,汗水把头盔里垫布湿了又干、干了又湿。你说他服不服?他服天气,天气不服他。这年头,外卖平台后台都能跑出大数据,广州去年夏天外卖单量顶着高温上涨,骑手人均120公里往死里跑。你说他们真的不怕中暑吗?怕,怕得要死,但饭碗比命还烫手,谁都不敢松手。
豆腐摊的大嫂,最近黝黑得快赶上老赵了。我凑过去买豆腐,她甩着手里的扇子,一边擦汗一边乐呵:“天一热,大家都不想做饭,豆腐卖得比去年多。”瞧她那得意劲儿,像是打赢了和夏天的比赛。其实哪有赢,都是一边流汗一边咬牙,日子硬着头皮过。她说,能忙活就是福气。我心里琢磨,这算不算是中国人的生活哲学?热得慌也要把摊子摆下去,能熬一天算一天。
有时候我真想问问自己,小时候36度就能把人烤蔫,如今38度、39度、40度,街上还是一堆人在晃悠,是不是我们成了“耐高温物种”?其实,扯远了。说到底,熬的不是热,是房贷,是房租,是那点不得不扛的责任。你要是有空去医院急诊室转一圈,夏天的中暑病例年年递增,新闻报导都说高温补贴政策出台,可落到谁手里?问十个人,九个摇头,还有一个说:“听说过,没见过。”
调侃归调侃,现实比段子更猛。体育圈也没闲着。你看看那些年,姚明在重庆带队训练,场馆里38度,没人喊苦,教练只要求“多喝水,练完洗冷水澡。”有媒体专门统计了全国夏训数据,户外运动员的高温风险明显高于室内办公族。可谁管他们的汗水流到哪?球迷只关心成绩,没人问他们的防晒霜够不够用。
说到底,咱们都在一座巨大的“高温试炼场”里各自为战。城市里,白领在空调房里焦虑,蓝领在马路边晒得掉皮,谁比谁容易?有些人嘴上调侃“外卖小哥成了烈日勇士”,心里其实明白,这不是本事,是没得选。网上还有人说中国人的适应力逆天,太阳暴走也能笑着扛过去。听听就行,适应力?更像被生活按地上摩擦出来的。
有个快递小哥刚上岗两天差点中暑,第三天顶着烈日送快递,反倒说路上人少,效率高。“热死个人,钱还得赚。”你说这是什么精神?我看是被现实磨出来的皮实。谁都不想晒成牛肉干,可日子不干晒着也难熬。
偶尔刷到短视频,看到有人在冷气房里吐槽热,有人骑着电动车跟太阳较劲。评论区炸开锅:“蚊子都被晒懵了,外卖还在送。”有点荒诞,但更多是无奈。每年高温天数一创新高,外卖、快递、环卫、农民工,哪个不是在城市的热浪里挣扎?数据不会说谎,去年全国高温作业人员中暑率增加了17%。你说是身体素质提升了,还是心里更能扛?其实都不是,是日子不给人留退路。
放眼体育圈,什么叫拼?世界杯踢到加时,球员喘着粗气跑满全场,外行人只觉得热闹,内行人看的是谁能咬牙顶到最后。高温训练不稀奇,稀奇的是有人能坚持,有人扛不住退场。生活本就没那么多观众,能不能熬下来,全凭真本事。
说真的,最近外面热得我都怀疑人生,偶尔跟修车摊的老赵聊几句,发现人和人的差距,大多时候不是天赋,是谁熬夜多、谁熬热多。有人在空调屋里喊热,有人在马路上晒脱皮,这不是公平和不公平的问题,是选择和没得选的分别。“热死也要干活”,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粗暴。
你问我,今年夏天最深的感触是什么?可能就是看着一群普通人在高温下,照样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你说未来会不会有一天,科技让所有人都能在凉爽的环境里工作?谁知道呢。也许等到那天,老赵已经退休,豆腐摊也换成无人售货机。可这届高温里的汗水和坚韧,谁都抹不掉。
你有没有在今年的大热天见过什么让你记忆深刻的瞬间?是外卖小哥顶着太阳冲刺,还是豆腐大嫂笑着擦汗?或者你就是那个在马路边骑车,脑子里全是“再坚持一下”的普通人?留言聊聊,看看你身边的高温故事,是不是也和我一样,热得有点意思。
全国十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